易游娱乐城- YY易游体育官方网站- 体育APP西安交大:让精神回归人才培养
易游体育,易游体育官网,易游体育平台,YY易游,YY易游体育官网,易游体育网址,易游体育入口,易游体育注册,易游体育下载,易游体育app,易游体育app下载,易游app,易游官方网站,易游娱乐
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大学体育精神,就是要塑造坚强的人格和体魄,它也蕴涵着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启迪和积极的作用。”9月19日,第二届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赛艇对抗赛在西安市长安码头举行。如今,这项被公认为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体育项目已成功举办两届,这也是西安交大将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品牌项目。几乎与此同时,西安交大不断探索和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2010年1月成立集“教学、竞赛、训练、科研、俱乐部”等为一体的体育中心。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表示:“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成立体育中心,就是要从制度保障对体育精神的倡导。在大学倡导体育精神实际是一种补课,是对当前中学应试教育环境下忽视体育精神培养的一种深刻反思。西安交大倡导体育精神,就是要让体育精神回归到人才培养中去,让体育精神伴随大学生的全部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快乐学习的环境。”“一所合格的大学,是把教育教学搞好;一所好的大学,更要注重人格养成;一所优秀的大学,除了前两者之外,还要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郑南宁近年来一直强调,体育不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对人精神和意志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体育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是其他知识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也恰好是我们当前大学教育中所忽视的。人才培养离不开知识积累和人格养成,知识积累和人格养成更离不开健康体魄和体育精神。郑南宁指出,体育精神对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往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他说,热爱体育运动的人往往自信、阳光,体育不仅能赋予学生一种愉快的生活态度,而且能通过严酷、激烈的锻炼,给处于舒适环境的学生一种竞争的、痛并快乐的体验,这对年轻人的成长、行为的养成和不畏困难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养成不怕输、不畏困难、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同时也有利于形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执著严谨的精神。同时,坚持体育运动有益开发智力、提高创造力,是高效率学习的保证。很难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能作出果断、坚毅的惊人决策。刻苦学习和投入运动,是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层面的一张一弛,学会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学习和运动的时间,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郑南宁说:“体育精神中有一种积极向上和突破禁锢的冒险精神,这种精神恰恰能唤醒学生创新的潜能,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要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这种来自于生命本能的创新潜能弥足珍贵,我们就是要让创新的灵动闪现在每一次挑战中。”他认为,一个热爱体育运动的人,展示的是积极向上和热情外向的一面,即便是内向型的人,他也会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突破对常规生活状态的禁锢,激发生活的热情和活力。比赛之成败,已经不再重要,体育就应该回归本质,达到健康心理的养成,正如所说 “我运动,我健康!我参与,我快乐!”在郑南宁眼里,体育精神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养成的一个重要基础,甚至决定一个群体能力素质发展的水平。他说,不少国际知名高校将体育作为联系社会和校友的途径,众多校友不辞辛苦回母校看比赛。参加体育运动,实际上是大学生的一种“社会参与”,在运动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逐步养成,大学生体育精神的行为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郑南宁指出,美国很多大学因此特别重视体育,而中国大学在这方面差距很大,特别是在招收体育特长生方式和做法上,对体育精神的认可度完全不同。在中国,体育特长生入大学要照顾,人们把其作为上好大学的一个敲门砖;而在美国,有时学生选择一所好大学,是因为这所学校的体育俱乐部很有名,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我们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一般比较重德与智,体育看得不太重。实际上,体育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郑南宁表示,西安交大要改变这种现象,逐步取消降分招收体育特长生,从统招生中遴选一些体育很好的同学加入学校体育代表队。他说:“我们搞体育俱乐部,但绝不是竞技性的,而是要让大家在大学高高兴兴地学会一两门体育特长。哪怕你什么都不会,参加自行车、跑步俱乐部总可以吧。”郑南宁本人不仅是体育精神的倡导者,也是体育运动的践行者。今年57岁的他,在忙碌工作之余一直坚持着跑步、游泳、打乒乓球、骑车等体育运动;只要不出差,基本上每周都会抽出两三次时间,在学校大操场和学生一起跑步,每次坚持十圈,从不懈怠。他经常工作锻炼两不误,有时在西安近郊外出公务,他甚至会跟年轻人一起骑着自行车集体出行。近年来,西安交大一直在思索着这样一个命题:“如何才能在大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尽管西安交大的体育工作有着一贯的良好传统,而且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已形成较完善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学体育”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以体育竞赛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健康活动贯穿全年;体育代表队常年坚持刻苦的课余训练,部分项目长期在全国高校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体育科学学术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让体育精神回归到人才培养中去,西安交大还是从体育工作入手,大胆尝试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2010年初,经过2年多的思考和探索,西安交大启动“以培育体育精神,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为目的的体育改革,以此将体育提升到与德育、智育并重的高度,让校园体育文化和精神成为学校联系社会、联系校友的重要纽带,使高等学校成为引领和推动社会文化和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突破点,在原体育部基础上成立体育中心。体育中心的成立,让体育教育突破了单纯的体育课堂教学,走向全体参与群体竞赛、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体育俱乐部或社团组织的建设管理等更广阔的天地。目前,西安交大体育中心拥有雄厚的师资和研究队伍,现有教职员工95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36名、讲师39名;配备了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学研究条件,下设4个教研室、3个业务办公室、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体育科研所、体质检测中心和群众体育锻炼指导中心,拥有体育场馆总面积达14余万平方米。“国外一些一流大学,认为对体育设施和环境的投入,和对学科和研究环境的投入同等重要。”体育中心主任闫振龙介绍说,目前学校已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新体育运动中心,老体育馆也正在改建之中;组建的学生赛艇队经过积极训练和与第四军医大学对抗赛实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希望按照最初的设想办成西安高校的传统节目;今后还将不断丰富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水平。蓬勃发展的西安交大体育中心,被赋予担负日常体育教学、群众性体育社团指导和体育设施管理三大基本任务,西安交大体育教育也迎来了一片新的天地。在日常教学方面,西安交大改革单一的体育课授课形式,让所有学生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兴趣参加一到两个体育社团,真正学会一两项体育锻炼技能,为实现终身体育服务目标而努力。西安交大的群众性体育社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体育教育和活动,力求形成月月有全校性的体育竞赛、周周有书院或学院的体育竞赛、天天有系或班级的体育竞赛,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大学育人要求的体制机制。同时,体育中心为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他们从事体育科学和运动康复等方面专业研究创造机会,建立起提升体育专业水平、从事体育科学等研究的环境基础。如今,在西安交大,体育已经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已经回归到人才培养中,可以走得更高、更远。“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充满激情地生活和学习。”郑南宁希望通过周到考虑和细致安排,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经常要有一点大的体育活动,每天都能坚持一点小的锻炼”,让体育精神成为西安交大的大学精神,融入到西安交大的大学文化中去,更要让体育活动成为一种习惯,融入到每个师生的生活中去。如何让体育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西安交大结合对学生的“书院制”管理,提出“体育学业导师制”,大力推行体育教师“进书院”。西安交大从2006年着力推行本科生“书院制”,共设立仲英、彭康等八大书院。书院简单看就是住宿单位,但按照“专业学习教学在学院,平常生活和第二课堂在书院”的理念,它实际上定位于“青年学生特别是本科生人格养成的重要场所”,致力于为学生的生活习惯、气质和修养的形成及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构建一个良好的空间。学校希望书院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通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活跃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建设强大中国奉献青春的觉悟。按照西安交大体育教学改革整体部署,体育中心主动与书院的需求对接,从2010年3月起共有45位教师分别被各书院聘为“学业导师”,成为西安交大八大书院体育通识课程导师队伍的一员。西安交大体育教师刘丽娜就被仲英书院聘为学业导师,5月中旬她配合书院选拔和组建了仲英书院健身操队。她说:“健身操队成立后队员们进步非常明显,这与同学们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分不开。”仲英书院还派专人负责健身操队的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为他们提供场地和购置比赛服。“健身操本身就是一项愉悦的体育活动。同学们的热情,书院的关怀,让我们的训练更加愉悦,并富有成效。”刘丽娜说,“训练虽然辛苦,其过程却是愉悦的,进了书院工作量也增加了,但是跟学生的距离更近了,体育工作也更加专业化了,这让我更有成就感。”“体育老师进书院,对教师的课外工作观念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他们的工作更具机动性、灵活性、时效性,实现了质的飞跃。”仲英书院体育教师团队负责人诸杰介绍说,过去体育老师也要下系,要监督学生出早操,指导学生参加运动会,但现在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指导更加全面,推进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教育也可辐射到对所有同学的人格培养。郑南宁说:“体育教师进书院,不是要对学生实行监督式的管制体育,而是将体育精神真正带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帮助大学生的体育养成,这也是西安交大对人才培养的一个要求。体育养成,是遵循大学生热爱运动和团队意识的天性,也是天下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许。人才培养、学生天性和家长期许,将共同促成大学生的体育养成,让体育运动渐成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郑南宁说:“崇尚体育精神,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自立自强、积极竞争的精神,同时也能够帮助健全我们的人格;体育精神的发扬光大,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弘扬体育精神,大学生应当一马当先。”西安交大如此倡导体育精神,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一切成为可能:让团结协作成为可能,让遵守规则成为可能,让坚持拼搏成为可能,让开拓创新成为可能最终,让追求卓越成为学生一生的可能。郑南宁表示,西安交大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把大学体育社团的建设和教育部要求的体育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帮助每个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充分享受运动的激情、感受体育精神的震撼,并萌发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在体育运动的快乐中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并且真正与自己就读期间选择的体育项目终生相伴、终生受益。西安交大对体育精神的追求,也让体育比赛获得佳绩成为可能。据了解,目前西安交大运动训练保证了重点队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男篮获全国大超联赛亚军,女篮获全国大超联赛季军,田径、乒乓球、游泳等个别项目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整体确保在陕西高校的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西安交大还创造条件让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比赛,以羽毛球协会为基础组建的羽毛球队,获2010年陕西省高校大学生羽毛球比赛冠军,刚刚由普通大学生组建的乒乓球队,还将赴上海参与全国大学生邀请赛。“一个崇尚体育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大学无疑要培养接班人,但是大学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公民。我们首先要保证他们走出学校时,是一个合格、健康的公民。”郑南宁最后强调,大学生展现给社会的,应该是一种青春朝气、健康活泼的体育运动;与社会共同交流和传承的,应该是一种奋发有为、报效祖国的体育精神。西安交大要通过倡导这样的运动,鼓励对体育精神的传承,在大学生毕业时,交给家长和社会一个自立、自强、健康、向上的“阳光型人才”。